战士事迹返回首页


悄然绽放的马兰花
蒙古族女孩儿的军人梦


以前总听父亲讲他儿时的梦想与遗憾。他说,他们那个年代,每个男孩儿都有个军营梦,想穿上军装奔赴边疆,保家卫国。或许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父亲的这个未曾实现的梦想,便悄悄扎营在了我的脑海。 ——其木格

其木格,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外语系2010级学生。2012年12月参军入伍,2014年12月退伍,之后返校完成学业,于2015年7月毕业,现在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环境保护局工作。

很多女孩子以为,青春应“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在最美的年岁,画出最亮丽的笑颜。而其木格却不这么认为。她说,青春应该有梦想与责任,应该有坚毅的臂膀,无悔的远行,去追逐梦想,去披荆斩棘。于是,在回忆两年的军营生活时,她的目光里,始终闪烁着幸福与坚定。

2012年10月,读大二的她在校园里看到征兵工作宣传海报,那一幅幅宣传画就如巨浪般拍击着她的胸口,唤起她深埋于心底的军人梦。同时,久未联系的弟弟打来电话,说要报名参军。于是,这个有主见的女孩儿甚至都没跟父母商量就在网上报了名。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她焦急地等待着审核结果,直到那日下午,她接到武装部体检的电话,她兴奋得竟一夜未眠。上天总是愿意眷顾乐观向上的孩子,她和弟弟都顺利地通过了所有考核,进入政审环节。直到这时,她才忐忑地跟父母说起自己的心愿。得知消息后,母亲露出了担忧的神色。她知道,母亲是怕自己在部队里吃苦。父亲则兴奋地立刻给亲人打电话通知这个好消息,比她当时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还高兴。其木格知道,那是因为自己和弟弟完成了父亲当年的心愿。

那年冬天的雪下得特别大。父母先后送弟弟和其木格去参军。时至今日,她依然清晰地记得送弟弟时,一向严肃的父亲,看着弟弟的背影潸然泪下,母亲也转过身偷偷擦着眼角的泪水。送别弟弟后的一个星期,其木格也踏上了参军的征途。在前往军营的列车上,其木格忍不住哭了。她感叹父母的伟大,将两个捧在手心的孩子同时送去了部队,忍着心中的不舍,做出了这样光荣而伟大的决定。那泪水,不是因为胆怯、彷徨,而是源自对父母的感激。那天,她与20个来自不同地方的女孩子一同踏上了前往军营的列车。她下定决心,无论部队生活如何艰辛,也要像家乡的马兰花一样坚强地扎根大地,悄然绽放在绿色军营。

部队营地位于内蒙古戈壁草原,冬天最低温度可达零下40多度,方圆千里难见人烟,气候环境极其恶劣。起初,即便是从小在草原上长大的其木格也很难适应这种几乎与外界断了联系的生活。新兵连的生活就是这样,每天除了体能训练就是理论学习,她似乎能感觉到战友们在为自己有好成绩而暗暗使劲。直到一日训练结束后,班长罚她们在国旗下面边唱《团结就是力量》边做俯卧撑。好多战友都坚持不住趴在了地上,但是班长却没有停止的意思,让那些即便趴在地上的人也一起唱《团结就是力量》。直到那一刻其木格才明白班长的用意。是啊,自一起踏上新兵营的那一日起,我们不就是朝夕相处的姐妹,不就是患难与共的战友了吗?为何要为了新兵下连考核暗自较劲?这不该是我们青年军人应有的模样。这一点,或许也成为了其木格在新兵连三个月最大的收获。

新兵连生活结束后,大家在军旗下宣誓,班长为她们授衔。其木格知道,自己不再仅仅是父母的女儿,更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党和人民的女儿。

说起两年的部队生活,她说最难忘的一件事是第二年兵的时候,她终于有了探亲假。临近年末,她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街道上满是过年的气氛,小镇的商铺人流涌动,她穿着便装走在街上,无意间看到有人在行窃,她一个健步过去抓住了小偷的手。小偷恶狠狠地盯着她,满目凶光。她大声斥责小偷将偷到的手机还给失主,这也引来了众人的关注。在部队时,她从未觉得自己有多不同,但被小偷使劲推搡之时,她一个利索的反扣便制约住了小偷,夺过手机还予了被偷的那位女孩儿。围观的人群里传出赞叹声,面对那女孩儿感激的目光,其木格竟不自觉地敬了个军礼,然后迅速离开了人群。她知道,那是作为一名军人,自己的义务与责任。

退伍后,她回到了校园。虽然身边的同学换了一波,但她很快便融入进了新的环境。她知道,那是军营给自己带来的特质。而说起其木格,无论新同学还是老同学,最多的一句评价是“性格好”。无论在班里,还是在系里,其木格的社交能力都得到很好的体现,结交了不少朋友,而这些朋友成为了其木格在大学中最美好的回忆。尤其谈起自己的几个室友,她总有说不完的话。她明白,那20位新兵连里朝夕相处的姐妹,连队里一同摸爬滚打的战友们,以及在美丽校园同游知识海洋的同学们,是自己最珍贵的财富,更是人生中最值得眷恋的,关于青春、关于梦想的美好回忆。

我相信,这位如马兰花般坚强、勇敢、美丽的女孩儿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盛放出绚烂的光华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